谈谈睾丸 ·教你自我检查睾丸

手机扫一扫
关注医网官方微信
参加活动,有奖品!
微信号:ewsos1

医网摘要:

睾丸是男性小知识:性生活、盆浴和阴道冲刷,这一般需求4~8周。医治后每个月复查1次,查抄创面愈合环境。 (2)药物医治:合用于糜烂面积较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患者。可选用抗生素局部上药,如灭滴灵、磺胺类药、呋喃西林等。以中药医治宫颈糜烂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,疗效也不错,多选用一些验方、配方,加工成药粉或栓剂,置于棉球上,敷贴于糜烂面上。一般每周上药2次,医治期间阴道黄色分泌物较多,但不该有异味。医治多从月经洁净后开端,持续上药一月,月经期停用。 (3)手术医治:假定上述医治无效,或有宫颈肥年夜,或糜烂面深而广,且累及宫颈管者,可斟酌行宫颈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。但手术医治今朝已很少采取。...所特有的器官,它的体积虽不大,但对人体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如生儿育女,男性的特征(包括长胡须、喉节凸出、发音低沉、身体魁梧),以及全身的生长发育、物质代谢等,睾丸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正因为如此,不少人对睾丸极其关注。但也有些人受旧意识的影响,明知自己的睾丸出了问题,却讳疾忌医,直到病情严重了才去医院诊治,这时往往延误了治疗时机。也有一些人的睾丸很正常,自己却疑心疑鬼,误以为异常,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。其实,睾丸是否正常,除了去医院检查外,平时也可作自我检查。

正常睾丸的大小

要知道自己睾丸是否正常,首先得了解在不同年龄时期睾丸的正常大小。人出生到12岁以前的婴儿、儿童,睾丸处于相对静止发育期,一般为1~4毫升。12岁以后,进入“青春发动期“,睾丸体积迅速增大。到18岁左右,有60~70%的男子已达16·5毫升以上。成年后的睾丸体积为16~25毫升,平均值为19·8毫升,比白种人和黑人略小。60岁以后,男性进入性衰老阶段,睾丸体积逐渐缩小,70岁以后,睾丸积多数已萎缩到16毫升以下。根据以上正常值,只要测量出自己睾丸体积的大小,以此加以对照,就能初步知道自己睾丸的大小是否正常。当然在测量时还应扪摸睾丸表面是否光滑,硬度是否适中,是否有触痛等。

测量睾丸体积有两种方法:一种是用木制的不同体积的睾丸模型与睾丸比较。另一种是用卡尺测量睾丸的纵轴、横轴、矢状径的长度,算出睾丸的体积。在测量睾丸的体积时要注意用拇指和中指将睾丸挤于阴囊皮下,清楚地暴露睾丸的体积轮廓,排除附睾后再进行比较和测量。正常睾丸是有弹性的实体。在睾丸中,曲细精管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。如果曲细精管发育不良,会引起小睾丸,例如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良综合征,后天性各种炎症、损伤、放射线、毒物、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睾丸萎缩小知识:睾丸萎缩。X线照射。内分泌紊乱如性腺、垂体功能低下。维生素A、C、E及复合B贫乏。②精子运送梗阻先天性输精管缺如,输精管外伤、结扎。淋病性附睾炎、附睾前列腺结核并干酪样坏死。射精管梗阻。不克不及生精的睾丸体积缩小,质地软,贫乏弹性;而梗阻性无精症者则睾丸体积多正常,饱满,有弹性。 3、[临床表示]除不育外,多无临床症状与体征。部门病人有前列腺炎、精囊炎、附睾炎、附睾结核等病史。部门病人有睾丸发育不良、睾丸萎缩、附睾结节等局部体征和其它全身症状。 [诊断]①精液常规3次以上均无精子; ②睾丸活检可察看有没有精子产生; ③输精管造影可明白精道有没有梗阻及其梗阻部位; ④免疫学查抄可明白是不是免疫性不孕。 4、[医治]基本是不可逆的,绝年夜部门只需在女方妇科正常环境下行人工授精。①人工授精法两侧睾丸萎缩不克不及生精,中治疗无效,可在女方排卵期,经夫...。而睾丸鞘膜积液、精液囊肿、睾丸肿瘤则可以引起睾丸增大。

自己测量睾丸体积有一个极为简便的方法:用手将睾丸挤于阴囊皮下,暴露睾丸的体积轮廓,然后找一种可塑物品,如苹果、生梨、萝卜、山芋、土豆和面粉团等,削成与自己睾丸一样大小,再将这种可塑物品进行排水法体积测量。最简单的办法是,在茶杯中放半杯水,水平面处做个记号,当可塑物放入水中后,水面升高,把升高部分的水用针筒抽出,针筒上标出的毫升数就是睾丸体积了(见图)。测定结果,如果成年人的睾丸体积小于10毫升,就是小睾丸,若大于25毫升则是大睾丸,这两种都是不正常的。

小睾丸

成年人的睾丸体积若小于10毫升,那表明睾丸已出毛病,这种睾丸的功能大多已减退,病人可以出现两种情况:①睾丸产生精子功能发生障碍,精液检查时精子数往往少于1000万/毫升(少精子症)或精液中没有精子(无精子症),病人生育力极低或已经丧失。②睾丸的内分泌功能发生障碍,血液中的睾酮水平很低,以致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如胡须、阴毛、腋毛稀少,发音呈童音,严重的可出现女性化表现(如乳房发育、皮肤细腻、皮下脂肪增多等),有些病人则出现性欲和性功能低下。

小睾丸症是怎么发生的呢?原因有先天性或后天性的。

… 页:


本文来源: http://byby.ewsos.com/gyycby/20120611/688135.html

责任编辑:liuwei

  • 分享到:

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

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